联系我们
  • 电话:0512-86661229
    传真:0512-67229599
    手机1:13913501341
    手机2:18962189120
  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:157592414
    地址:苏州工业园区通和路浦田工业园11-1号

     

2014中国工程师创新动力调查报告
2014-12-16
来源:TE china
点击数: 10717          作者:未知
  • 2014中国工程师
    创新动力调查报告
    工业和信息化部
    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
    TE Connectivity
    联合发布
    中国工程师富有创新热情与实践经历
    力拓创新下一站,企业支持成众望所归
    破解企业创新方程式
    1
    2
    3
    目录
    日复一日,人们可能早已对科技的进步习以为
    常,更少有人会知道或关注实现这一切背后的
    人物和他们所付出的汗水。然而,正是这群人用创新
    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,让曾经的想象化为现实,并塑
    造了一个个日常可见、随手可得的创新成就。他们就
    是工程师,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坚守,改变着生活,
    造福着世界。
    那么工程师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?他们眼中的创新
    又是如何?他们的创新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?又有
    什么样的需求?围绕这一话题,工业和信息化部电
    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全球创新的引领者TE
    Connectivity发布了《2014中国工程师创新动力
    调查报告》,洞察中国工程师当下的创新现状与挑
    战,分析中国创新工程师的创新需求。希望借此报
    告引起社会各界对工程师的关注,同时携手各方为
    进一步激发中国工程师创新力提供指南。此次调
    研,无论是对中国的工程师群体,还是对企业,
    抑或对政府主管部门,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:
    其一,本次调研揭示了优秀工程师身上的能力标
    签,有助启发中国工程师认清自我、发掘自我、
    成就自我;其二,本次调研为企业如何构建创新力
    体系,拓展工程师的创新空间,提供了参考方向;
    其三,本次调研为政府主管部门构建工程师创新激
    励机制,探寻中国“智”造的崛起之路,推进国家创
    新体系的变革,提供了着力点。
    该报告结论取自双方所委托的知名调研公司益普索
    (Ipsos)公司于2014年8月至10月开展的中国工程
    师调查项目,该项目面向全国1107位在职工程师进
    行了一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,覆盖北京、上
    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等31省及直辖市,涵盖了汽
    车、通讯、化工、IT等20余个主要技术行业。

    引言
    中国“智”造背后崛起的“新”力量
    1
    中国工程师富有创新热情与实践经历
    10年来,在政府的不断推动下,从
    制度角度,中国已经营造了良好的
    创新环境,企业也逐渐成为了创新
    主体,“技术创新”成为其在市场上保持竞争
    优势的利器。而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背后,活
    跃着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工程师群体。调查显
    示,超九成的中国工程师曾经参与或领导过创
    新案例。他们热衷发明创造,既追求大踏步的
    冒险精神,也重视小迈步的技术严谨。充满创
    新力、满怀创新热忱的中国工程师已然崛起。
    创新热忱主导工程师择业观
    追本溯源,当中国工程师的创新力量不断壮
    大之时,最初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走上创新之
    路呢?调查显示,超半数以上受访工程师因
    为“喜欢发明创造”而选择这一职业,而这一
    比例在90后工程师中高达65%。而相较于近
    四分之一的70及60后工程师因为工程师的社
    会地位而选择这一职业,80及90后的这一比
    例在降低,说明对“创新”的热爱正日渐成为
    主导新一代工程师择业的因素。
    工程师职业是
    受人尊敬的职业
    喜欢发明与创造
    符合个人兴趣
    毕业后顺其自然
    进入这个行业
    专业性强
    职业稳定
    工程师职业
    待遇较高
    60后或更早
    70后
    80后
    90后
    65%
    53%
    52%
    59%
    42%
    44%
    49%
    47%
    30%
    46%
    41%
    38%
    18%
    18%
    24%
    24%
    14%
    10%
    7%
    5%

    小时候喜欢拆闹钟、轮胎、拆电风扇,喜欢数学的趣味题。小的时候想法比较强烈,就是想当一名工程师,现
    在回想,当初选择当工程师也是发自内心,这就是我想要做的。
    - 节选自《2014中国工程师创新动力调查》工程师访谈
    不同年龄中国工程师的职业选择动机
    1
    2
    创新活动成工程师工作新常态
    当今市场技术与产品的更迭越来越快,企业对新技术、新
    产品的需求愈发强烈,创新逐渐成为每个工程师日常工作
    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调查显示,拥有创新经历的受访工程师
    比例高达90%以上,而他们的创新经历主要集中在对现有
    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突破(71%)、通过改善细节提升产品性能
    (61%),以及改进工作流程(50%)。工程师创新涉及产品、
    技术、流程等工作的方方面面,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
    新鲜活力。
    同时,也正是得益于工程师们的创新贡献,人们得以享受到
    科技为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。调查显示,超六成受访工程师
    参与的创新案例曾帮助降低产品成本、提升产品性能,是为
    大众带来“物美价廉”科技享受的最大推动力。
    创新能力成优秀工程师重要标签
    从择业到工作、从平凡到优秀,“创新”情结引领着一
    代又一代中国中国工程师不断成长,走向卓越。调查
    显示,工程师眼中“优秀工程师”应具备的三大能力分
    别是:专业技术能力(72%)、创新实践应用能力
    (62%)和创新思维能力(55%),对“创新”能力要求独占
    半壁江山。创新已成为优秀工程师的重要能力标签,
    足可见“创新”两字对工程师职业生涯的影响,以及工
    程师对于“创新”的重视程度。而沟通能力(45%)也紧
    随其后,排名第四,并在除专业技能以外的各项软技
    能中以高分领先。随着工程师对沟通技能的重视和提
    升,或将颠覆大众眼中 “不善言辞”的工程师形象。
    优秀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
    专业技术能力
    创新实践或
    应用能力
    创新思维能力
    沟通能力知识广博程度工作方法管理能力
    72% 62% 55%
    45% 34% 18% 13%
    对现有工作方法
    和技术的突破
    从无到有的发明
    实现产品
    外观上的提升
    通过细节改动
    带来性能上的提升
    对于工作流
    程上的改进
    19%
    16%
    中国工程师曾参与或领导的创新案例
    2
    3
    71%
    61%
    50%
    3
    力拓创新下一站,
    企业支持成众望所归
    过去的十几年中,中国经济快速发展,对创新的
    投入持续增加,工程师作为中国创新的中坚力量
    也迅速崛起,他们目睹了西方国家大量的突破性
    创新成果,参与了诸多创新实践。他们对创新过程中的酸
    甜苦辣有着深刻的体会,对于未来将创新想法付诸实践的
    渴望十分强烈。与此同时,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、多样化
    的产品与解决方案、参差不齐的企业投入等也让他们面临
    着很大的创新挑战。
    近九成中国工程师具有更大创新空间
    尽管绝大部分受访工程师曾参与或领导过创新案例,但调
    查数据显示,有高达87%的受访工程师表示自己在工作
    中因种种原因曾有创新想法但无机会付诸实践。在这些“
    壮志未酬”的经历中,或许就可孕育出企业新一代核心
    竞争技术或产品。
    创新成果对行业影响尚浅,成就颠覆性创
    新仍需积累
    在当今竞争环境下,创新成果不仅应当作用于企业产品,
    更应对助力行业变革、升级乃至转型发挥作用,从而真正
    使我国成为“智”造中心。然而,目前中国工程师的创新结
    果尚不能对于行业有更加深刻和广泛的应用效果和影响。
    超过60%的中国工程师参与的创新案例帮助企业在产品
    层面实现了突破,但却仅有约13%的工程师的创新成果帮
    助改进行业制作工艺或者填补行业产品或技术的空白。
    Success
    创新案例的影响
    节约生产成本
    提高生产效率
    提升产品性能
    优化资源利用
    改进行业制作工艺
    填补行业产品或技术的空白
    提高行业技术标准
    企业影响
    行业影响
    61%
    49%
    26%
    15%
    13%
    11%

    4
    4
    工程师创新力“方兴未艾”,企业支持需求显著
    无论是创新想法无付诸实践的机会,还是创新成果的行业影
    响力尚不足够,造成这些创新挑战的原因除个人能力不足
    外,外部因素也不容小觑。调查显示,除56%的人认为工
    程师的创新挑战来自个人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外,38%的
    工程师表示企业硬件投入不足成为他们创新实践中遇到的
    最大外部挑战, 其次是企业内部缺乏支持创新的流程
    (36%)。应对工程师创新挑战,亟需企业更多投入。
    在被问及希望通过哪种途径的支持克服创新挑战时,
    60%受访工程师希望获得企业支持促进创新,远超排在
    第二位的行业协会(8%)和第三位的政府政策(5%)。企业
    作为管理和培养工程师的主体,其支持对于工程师创新能
    力提升的影响不言而喻。而与此同时,企业也是工程师创
    新成果的最直接的受益者,工程师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也
    不可小觑,专注于维持和发展现有产品和技术的持续性创
    新将有利于企业利润的长期可持续增长,而足以影响或是
    改变整个行业、乃至整个社会的颠覆性创新,更将有助于
    企业保持市场领先地位。
    6 希望获取支持的途径
    个人因素
    企业因素
    软件资源不足,如计算机软件等
    创新经费资金支持不足
    缺乏对于客户需求了解的机会
    缺乏生产一线实践机会
    公司缺乏支持创新的内部流程
    专业知识和能力尚需提高
    硬件投入不足,如实验配套、所需的原料等
    没有专注于创新的时间
    56%
    31%
    38%
    36%
    29%
    19%
    11%
    8%
    5 创新遇到的困难和挑战
    60%
    行业协会政策扶持学校教育
    社会公益
    组织
    企业支持
    8%
    5% 4% 3%
    5
    前,中国工程师的创新力潜力巨大,是否能最
    大地激发其创新潜力,将成为企业以创新制胜
    未来的关键。不过,在有限的条件下,创新力
    的激发需要企业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,集中精力解决工程
    师真实的创新需求,因此必须倾听和了解工程师对于创新
    激励的真正看法与需求。创新设备及经费支持固然重要,
    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更是激发工程师创新力的是首要因
    素。合作、开放、宽松的工作团队与环境,适宜创新的
    管理模式、配套的培训与交流活动等,都将助力企业充分
    释放工程师的创新潜力。
    破解企业创新方程式
    50%
    50%
    企业创新激励需要“软硬兼施”
    制度保障优先,让“工程师”成终身职业
    调查显示,创新激励机制在对工程师创新能力影响因素
    中位列首位(74%)。由此可见,工程师对企业“制度性
    的激励”需求显著。而在所有创新激励机制中,超五成
    的工程师认为建立技术领域的职业晋升机制最为关键
    ——中国工程师迫切希望能够打破技术职位与管理职位
    间的巨大职权与福利鸿沟,寻找到一个没有天花板的终
    身舞台,从而摆脱生活压力,安心地从事科研创新。

    在中国,普遍认为做技术层次低,做管理才是王道,也
    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将工程师作为终身职业。如果工程师
    们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,待遇也再提高一些,会更
    有利于我们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创新工作。
    - 节选自《2014中国工程师创新动力调查》工程师访谈
    创新激励机制
    74%
    7 影响创新能力的企业因素
    70%
    设备及经费支持
    团队氛围
    69%
    68%
    团队氛围
    管理模式
    培训与活动
    工作环境
    6
    直线上级
    的重视
    线上线下融合,为工程师“保驾护航”
    创新激励机制是保持工程师创新活力的引擎,但是创新
    实践还需要“硬件”来支撑。唯有坚实的硬件基础,才能
    助工程师厚积薄发、开拓创新。在诸多的硬件支持中,
    “务实”的工程师表示实验设备(60%)是首要保障,甚至
    优先于经费支持(58%)。而建立创新孵化中心(55%)和
    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测试环境(45%)分列第三、四位。
    此外,调研访谈时也发现充满创造力的工程师们也希望
    企业借助时下流行的互联网社交模式深化创新激励,设
    立创新在线平台,记录、分享创新成果,借此学习国外
    创新案例,吸收各地创新经验,兼容并蓄,激发灵感。
    “试错机会”受看重
    同时,众所周知,创新无法一蹴而就,在一个个日常可见的
    创新成果背后,通常伴随着工程师们一次又一次失败重来的
    周而复始。在创新这条极需勇气的道路上,给予创新试错
    的机会同样能够体现企业力图消除工程师后顾之忧的积极
    态度。与此相对应,48%的受访工程师甚至将“在资源和时
    间上支持创新的试错”排在比“对创新成果的认可”(“设立内
    部创新奖项—46%”和“设定创新奖励专项资金—38%”)更优
    先的位置,排名第二。
    55%
    48%
    46%
    38%
    37%
    22%
    建立技术领域的
    职业晋升机制
    在资源和时间
    上支持创新的试错
    设立内部
    创新奖项
    设定创新奖励
    专项资金
    给予更多创新
    自由时间
    创新激励机制的期望
    小创新肯定会犯错,如果有错就被制止,停止试错,那
    肯定不能创新,因此创新要勇于试错,这样工程师才更
    敢于创新。”
    - 节选自《2014中国工程师创新动力调查》工程师访谈
    8
    9 创新遇到的困难和挑战
    60% 58% 55% 45%
    提供更多的
    产品试验设备
    更多研究
    经费支持
    全天候开放
    的实验室测试
    环境
    建立创新孵化
    中心收集并支
    持实施创新想法
    7
    创新力拓展亦需自由开放
    学习型组织更易“孵化”创新
    市场因为竞争而开放,行业因为竞争而丰富,“竞争”似乎
    总是能够激发活力。但是,竞争机制对宏观层面的创新激
    励未必适用于个人创新。数据显示,61%的工程师认为以
    合作为主导的团队结构更易激活工程师创新力,并且更
    期待在学习型组织中工作。由此可见,“个人英雄主义”
    已不符合与当下的创新环境,工程师更希望通过合作集
    采众长,加快创新周期,以应对愈加复杂的市场需求。
    未来,“提倡合作,辅以竞争”应成为企业工程师团队的主
    流工作模式。因此,沟通能力也成为优秀工程师的必备能
    力要素之一。
    “幕后英雄”要求走向台前
    目睹市场风云变化,客户需求不断多样化,曾经甘当“幕
    后英雄”的工程师们如今也渴望走出实验室,了解市场、
    接触客户,避免陷入“闭门造车”的困境。调查发现,有
    74%的受访工程师希望更多参与项目决策的机会,58%
    的工程师希望多与客户接触,这样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
    进行创新。当工程师走向台前,把握市场脉搏,了解客
    户需求,他们的创新将真正作用于时代,创造更高价值。
    对团队氛围期望
    3%
    对管理模式的期望
    58%
    74%
    54%
    36%
    工程师具有更多
    参与项目决策的机会
    增加与客户的
    接触机会
    扁平化的
    团队结构
    灵活的工程师
    工作时间
    11
    10
    61%
    合作为主
    竞争为辅的团队
    竞争为主
    合作为辅的团队
    21%
    15% 完全合作性
    的团队
    完全竞争性
    的团队
    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,而团队的力量则是无限的,团队可以一
    起头脑风暴,互相补充、启发。因为团队中每个人专注的领域
    不同,依靠团队就可以创造出无限可能。
    -节选自《2014中国工程师创新动力调查》工程师访谈
    8
    12 工作环境的期望
    73%
    57%
    57%
    激发灵感的会议
    及交流区域
    开放的公共
    办公环境
    汲取信息的
    学习区域
    放松身心的休息
    29% 及游戏区域
    适当宽松土壤便于创新“萌芽”
    创新需要工程师发挥极大的主观能动性,而这样的主
    观能动性需要更少的束缚与限制。对此,工程师希望
    企业能够给予更自由开放的工作时间与环境。有高达
    54%的工程师希望工作时间更加灵活,可以自由调节
    工作强度,以保持最佳状态,激发创新思维。
    而对于工作环境,“能激发灵感的会议以及交流区域”以
    73%的高票当选,另有57%的工程师需要便于与同事沟
    通的开放式办公环境及汲取信息的学习区域。而普遍受
    艳羡的“能放松身心的信息和游戏区域”却仅得到29%的
    认可,排位最后,这也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工程师对创
    新的“务实”态度。
    希望和项目经理一起参与客户沟通。如果不到
    客户现场,工程师容易对客户需求理解不到
    位、不正确。项目经理作为工程师用户,直接
    跟最终用户沟通,但因为不专注在技术领域,
    容易对客户需求有误解。
    -节选自《2014中国工程师创新动力调查》
    工程师访谈
    9
    影响创新能力
    的个人因素
    工作经验
    65%
    46%
    26%
    19%
    12%
    26%
    20%
    13%
    12%
    11%
    思维能力职业培训
    工作态度
    对本职工作的
    喜好程度
    知识面社交人脉
    学历
    海外学习或
    工作的经历个人性格
    创新力培养应当“形成体系”
    “多层次”企业培训,满足全面创新需求
    助力工程师创新,工作环境的改变仍然不够,
    还需要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活动给予工
    程师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。调查显示,不同
    资历的工程师对培训需求存在差异。90后工
    程师渴望扩大知识面,胜任工程师职业,因
    而对专业技能培训需求显著(42%);80后受
    访工程师更期待资深工程师及跨部门团队的“
    言传身教”,以高效习得成功经验(49%);而
    老一代工程师则更重视业界乃至跨行业的创
    新成果交流展示,从而开拓视界,确保自己
    能够始终立于行业最前沿,70及60后工程师
    对这一需求的比例接近五成。因此,企业需
    要“因材施教”,设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以实
    现工程师个人的阶梯化发展。
    此外,针对技能培训的内容,调查指出工
    程师普遍对创新思维与沟通技能有较高的
    需求。思维能力(46%)被工程师视为影响创
    新能力最重要的个人因素之一,企业如能为
    其开发培训模块,根本性、长期性地培养员
    工的创新意识和习惯,无疑将极大地夯实工
    程师的硬实力基础。而沟通能力作为团队合
    作的基础,作为工程师走向台前,了解市场
    需求时必不可少的软实力技能,也被赋予了
    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。因此,企业应考虑将“
    创新思维”及“沟通技巧”培训并列为与专业知
    识同样重要的培训项目。
    公司内部创新
    能力培训
    个人软技能培训
    公司内部各部门间
    的经验交流
    创新成果
    展示分享会
    行业相关会议
    一线生产
    实践机会
    55%
    49%
    44%
    48%
    48%
    51%
    55%
    42%
    49%
    45%
    31%
    28%
    26%
    26%
    42%
    40%
    38%
    35%
    42%
    41%
    39%
    40%
    28%
    45%
    不同年龄工程师的对培训与活动的期望
    60后或更早70后80后90后
    13
    14
    10
    “传帮带”交流体系,深挖资深工程师“新”潜力
    如前文所述,工作经验在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中排名首
    位(65%)。调查显示,60后工程师的创新成果在“填补行
    业产品或技术空白”方面遥遥领先与其他年龄段工程师,
    达28%,足可见经验对提升工程师创新能力、创新成果
    影响力的重要性。在企业创新力培养体系中,如果能进
    一步激发老一代工程师的创新力,并通过交流合作将其
    丰富的创新经验传递给年轻工程师,无疑将对企业创新
   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    对此,我们发现,60后工程师在创新挑战方面,对于创新
    经费及资金支持方面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工程
    师,对于这一部分极富有创新力且经验丰富的工程师,
    企业应当尽力通过充足的经费支持其创新研究项目,同
    时提供更多的行业交流机会,帮助他们以更加前瞻性的
    视角从事创新工作。
    不同年龄工程师所参与创新案例的影响
    60后或更早70后80后90后
    填补行业
    产品或
    技术的空白
    不同年龄工程师的创新挑战
    38%
    37% 36%
    硬件投入不足
    (如实验配套、
    所需的原料等)
    60后或更早70后80后90后
    参加行业展览会,可以了解行业走向、趋势,应该
    定期鼓励工程师多参加知名展览会,开拓视界才能
    更好地创新。
    -节选自《2014中国工程师创新动力调查》工程师
    结语
    新是一项伟大而漫长的事业,一代又一代的
    工程师选择在这条充满荆棘但也充满机遇的
    道路上前行,我们对这样一群创新的勇士充满敬意。
    我们相信,如果企业能从关注工程师创新需求,提供
    有利于工程师创新的环境和机制开始,承担起帮助工
    程师实现更大创新成果的重任,除了会让工程师的职
    业发展更富有成就与魅力以外,最终也必然会有利于
    企业乃至国家的整体创新发展事业。

    ©201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TE Connectivity Ltd. 及其下属公司版权所有。
    如需引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或数据,敬请注明来源。

相关文章
热门评论
  • 暂无信息

验证码: 验证码,看不清楚?请点击刷新验证码

电话:0512-86661229/66185650 地址:苏州工业园区通和路浦田工业园11-1号

版权所有 copyright(c)2009-2010 苏州恩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 苏icp备12003885号